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克魯曼專欄)金融惹禍 美國彷彿經濟的馬多夫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十年前,時代雜誌以當時的美國財長魯賓、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副財長桑莫斯三人為封面人物,將他們譽為「解救全球委員會」,盛讚三人攜手領導全球安然度過當時看來非常駭人的危機,儘管那一次與當前危機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
他們都是美國人,然而沒有人認為這值得大驚小怪。畢竟,1999年的美國是公認能以具體措施因應全球危機的領導者。這種領導角色部分來自於美國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美國身為模範的地位。各方公認,美國是知道如何妥善處理金融問題的國家。
時代的改變何其巨大。
「解救全球委員會」的其中兩人似乎應驗了所謂的雜誌封面咒詛,就是被媒體吹捧後聲譽常會一落千丈。(唯一例外的桑莫斯現任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聲望仍然崇高)。這還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貫聲稱美國金融體系非常健全,每當要求其他國家改變政策時我們經常提出這種說詞,如今證明這是空話。
的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彷彿經濟的馬多夫。多年來,它一直受到尊重甚至敬畏。事實證明,它始終是騙子。
桑莫斯曾在1990年代的經濟危機逐漸平息時,於2000年初發表一次重要的演說。今天,這次演說的內容讀來令人特別痛苦。他在討論那場危機的原因時,提出受到危機衝擊的各國所欠缺的條件。言下之意是,美國具備這些條件,其中包括「資本結構良好並受到監督的銀行」,以及可靠而透明的企業會計帳目。噢,好吧。
順便一提,桑莫斯在這次演說中引用的分析師之一是經濟學者強森(Simon Johnson)。強森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者,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在本期「太平洋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當前的美國危機「竟然足以令人聯想到」俄羅斯、阿根廷等地曾出現的危機,其中包括親貴資本家扮演的關鍵角色。
強森指出,一如第三世界,在美國,「精英企業界人士─以美國的例子而言是金融家─在政府默許下,所下的賭注越來越大,直到無可避免的最後瓦解來臨為止。他們在危機醞釀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更驚人的是,他們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阻撓盡快拉抬經濟以免其直線下墜所需的改革」。
難怪紐約時報昨天的一篇文章談到歐巴馬總統在歐洲可能受到何種待遇的話題時,將標題取為「說英語的資本主義接受審判」。
老實說,我們必須指出,美國並不是銀行有如脫韁野馬的唯一一個國家。歐洲經濟與金融問題嚴重性可能不下於美國,而且許多歐洲領袖還不承認。雖然歐洲國家擁有比較強韌的社會安全網,這意味美國人可能在這波危機中會承受較大的痛苦。問題是,這場危機已使美國失去威信與領導能力。
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和許多經濟學家一樣,我不斷重溫大蕭條的歷史教訓,急於找出或許有助於我們重蹈覆轍的教訓。這段歷史的一個明顯教訓是,全球各國的危機因應由於幾個經濟大國未能通力合作而癱瘓。
當前危機的細節迥然不同,合作的必要性卻絲毫不減。歐巴馬總統上個星期說的對。他表示:「我們必須以具體行動刺激經濟。我們不希望目睹某些國家全力以赴,其他國家卻袖手旁觀。」
這正是我們當前的處境。我不認為美國的處置之策適當,然而它們遠遠超過多數富裕國家願意為之的程度。
這個星期的G20高峰會應該是歐巴馬得以名正言順要求歐洲領袖完成個別任務的場合。
然而即使美國人言之有理,各國領袖最近卻無心聽取美國官員的告誡。
金融危機代價很多,美國聲望受損是其一。它是正當我們與全世界迫切需要時卻失去的資產。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意見: